片区开发模式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确实有其优势,他可以按照计划实施大规模开发建设,政府除了供应土地外,其建设资金基本由社会资本方筹集,政府不需要或者很少出资,其社会投资人收益全部来自片区本身增值部分,政府不需要增加额外负担,对于政府来说省事、风险相对小、不需要出资,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政府的预期。但片区开发由于涉及的面广,一旦项目不成功,也会让政府错失其它发展机会,甚至成为烂尾工程,对当地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宜昌PPP项目咨询对片区开发PPP项目咨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片区开发PPP项目建设方案比较粗,具体建设内容不明确,财务测算难度大
片区开发PPP项目前期咨询过程中政府方提供给咨询机构的建设内容往往只是细化到大类既土地整理投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商、规划咨询服务、片区运营维护服务等,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因此测算数据来源除了部分调查数据和经验数据外,还有大量数据只能依据国家的相关文件规范指标来定,如投资额按照国家规定的亩均投资强度等来计算,而不是按照具体的工程量来计算,这必然与实际差距较大,其计算的精确度较差。
2、片区开发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难制定
片区开发建设周期和运营周期都很长,其中建设和运营的重合期也很长,既要考核建设指标、运营维护指标,也要求考核产城一体化发展指标;既要考核单个的重大项目,也要考核产城整体;其考核指标多且复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涉及到指标设置、权重设置、分值设置等,其难度很大。
3.片区开发PPP项目交易结构涉及面广
片区开发PPP项目的收益全部来自片区价值的整体提升(包括土地价值、房地产价值、产业价值、环境价值、医疗价值、学校价值等),片区自身产生了收益才进行分配,没有收益就记政府账,这就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分配比例,可用性服务付费、投资收益率、付费的时间节点和还钱的先后顺序等,其回报机制复杂,交易结构复杂。